22 3 月 2016

MTB要騎快的祕密 挑對輪胎是第一步

圓滾滾、黑嘛嘛的自行車輪胎,可說是自行車中最不被重視的零件之一,畢竟樣子都長得大同小異啊!事實上,它們可是有著深不可測的黑色魔力,這對於追求高速的公路車胎以及探索未知疆域的MTB車胎可一點也不假。為因應騎乘型態及路況、天候的不同,各家車胎廠也針對各種騎乘推出對應的胎款,也因而造就了五花八門的車胎選擇,對於騎乘路況多變的MTB車胎更是如此。以下我們就來揭開這黑色魔力的面紗,找出最能符合你騎乘型態的MTB車胎。

自行車輪胎可依騎乘路況的不同,大致分為兩大類:在天秤的一端是光頭細滑的公路車胎,看似滑溜的身形擁有較低的滾動阻力以及優秀的加速性;而在天秤的另一端則是滿布粗大顆位且明顯胎紋的MTB車胎,擁有良好的防爆效果以及抓地力,但也相對的騎乘在平整路面時,由於較大的滾動阻力也因此難以拉高速度。在這兩大類的車胎中,騎士該怎麼選胎呢?事實上這是門科學,也帶有一些藝術的成分,也就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對於路況平整的公路車騎乘,輕量且滾動阻力較小的光頭胎是不二選擇。但相對來說,MTB的車胎選擇可就複雜多了。對於MTB車胎而言,絕對沒有所謂地表上最快的MTB車胎。或是這麼說也行,最輕、滾動阻力最低的MTB車胎,絕對不會是最快的胎款。

畢竟在崎嶇不平的越野林道,速度絕不是唯一考量,反倒是抓地力較佳的胎款在騎乘泥濘路段時可給予更佳的控車自信,也因此更能游刃有餘的專注踩踏,減少煞車的機會,更別說在高速下坡殺彎時還可降低打滑摔車的可能。

我該挑選哪種車胎?

如果你的騎乘路況以硬質地面(如砂石路)為主,建議挑選胎紋、顆粒較小的MTB車胎,這類輪胎的滾動阻力較低也因此騎得快。但如果你用這種胎騎乘泥濘路況,那可就容易打滑喪失前進的動力。

對於泥巴路而言,我們建議你使用顆位胎紋都明顯的車胎。這種俗稱為巧克力胎的強悍胎款擁如釘爪般的中央胎塊,即便是最惡劣的爛泥路也能緊緊抓住地表;但巧克力胎也有其缺點,其強大的抓地力跑在柏油路就變成阻力,不僅拖速而且噪音頗大。

而對於碎石路的硬地路況,建議挑選較寬的車胎以及柔軟的複合膠材 (例如說輪胎A數番號55A或更低),並且胎壁也有一定的順應性以增加過彎時的抓地力。此外,胎壓打低一些也有助於提升抓地力,建議胎壓控制在25psi以下。

對於綜合型的路況,全功能車胎是個不會錯的選擇,事實上無論是要騎乘哪種路面,前車輪安裝全功能車胎都是很理想的配置。當你面對高難度的彎道或陡下坡,全功能車胎可給予你穩定的控車感以及良好的制動表現。如果你想進一步拉高速度,可搭配胎紋顆粒較淺的胎款並且將胎壓略為打高5-8psi,這樣的組合確實能升速。然而,這樣的配置比較容易讓後輪打滑,但作為經驗老道的騎士,後輪打滑很容易救回並且也是過彎的技巧之一,想像一下以甩尾之姿滑進彎道還真是帥呆了。

其他你所不能錯過的細節

• 車胎寬度

 

一般來說MTB車胎的寬度以英吋來計算,常見的寬度從1.9吋至2.35吋不等,其他當然還有更寬或更窄的寬度選擇,但並不太適用於MTB騎乘。較寬的車胎可容納較大的蓄氣量,因此可用較低的工作胎壓來取得與地面更佳的順應性,進而提升抓地力。但是寬車胎也有其缺點,跑在柏油路上一整個拖速。

較窄的車胎其實很適合溼地騎乘,畢竟如果說車胎太寬跑在溼地上會有一種飄浮感,相較之下窄胎的路感就比較扎實明確,但基本上路感這類捉摸不定的個人感受還是見仁見智啦!另外,窄車胎的抓地力及防護性通常差一些,在面對岩石、樹根等路況挑戰,就不免顯得有些吃力。

身為挑戰越野無極限的MTB族群,為了征服各種千奇百怪的刁鑽地形,每個人擁有幾組不同調性的輪胎是很正常的,針對不同的騎乘場域選擇不同的輪胎搭配,就像出門看場合來穿搭。當然啦!有個備用輪組更是如虎添翼

 胎壁

較薄的胎壁擁有輕量化的特性,卻也因此增加蛇咬、爆胎的機率,並且也不允許較低的工作胎壓,因此這類車胎並不適用於重口味的林道越野。目前的胎壁大多很重視防護,新增了所謂的盔甲層,這樣的設計跟以往的「雙層胎壁」都可達到防爆效果,但在重量上相對來得輕。無內胎系統的輪胎通常設計有較厚實的胎壁,但因為不用裝內胎的關係因此並不會額外加重,並且無內胎系統在加灌補胎液後,爆胎的機率可是大幅降低。

• 複合膠材

採用複合式膠材製成的輪胎,性能確實比較好,但價格也相對高。複合式膠材一般都經過精心的配方設計,可強化循跡性,增強煞車力,例如部分胎款的中央胎塊設計得比較硬,而兩側的胎塊則相對柔軟,也有部分胎款使用較有彈性的橡膠來達到更佳的騎乘穩定性。基本上,複合膠材的輪胎可說是在抓地力與滾動阻力之間取得近乎完美的平衡點。

還有最後兩件你不能錯過的事

• 車框寬度

胖胖框是輪組的發展趨勢,例如:K-ForceSL-K 和Afterburner。藉由框體的加大再搭配較寬的車胎,可造就更佳的抓地力,大幅提升過彎時的控車自信。此外,藉由胎體蓄氣量的提升,可允許較低的工作胎壓來提升騎乘舒適性。綜上所述,又寬又輕的框體結構絕對是MTB不可或缺的好物。

如果你目前的輪組是屬於窄框設計(低於19mm),不建議你改裝2.1吋以上的肥胎。想像一下,窄框及肥胎的配置就像是一根香菇般的比例配置,有可能在激烈的殺彎操控下,由於受限的框體抓付力道而造成脫胎。為此,FSA旗下輪組例如K-Force、SL-K以及Afterburner都採用26.1mm胖胖框設計,所以在升級MTB輪組時挑FSA準沒錯!

• 胎壓

小小改變輪胎壓力,能造成騎乘性能的大改變。基本上1-2psi的胎壓差異就可感受到路感的差異,而如果說胎壓的差異來到5psi,那可是會徹底改變車胎的性能;另外,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前輪胎壓會比起後輪胎壓來得低一些。至於什麼是最適合你的胎壓,基本上這必須考慮各種因素,例如車款、避震行程、騎乘路線、天候狀況以及騎士體能,你必須經過多次的嘗試找出胎壓在不同騎乘路況的性能表現,探索出專屬於你的甜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