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5月 2016

牢牢抓住你:MTB车胎挑选指南

市售MTB车胎依据专项车种及骑乘路况的变化,可细分为数十种款式,而这作为第一道与地面接触的橡胶,虽然黑嘛嘛不起眼,却是决定一趟骑乘的关键?究竟是快乐回家还是败兴而归由它掌控。然而,MTB车胎选择是科学与艺术的平衡,虽然说厂商很科学的研发车胎,但路况就像是艺术家不断变化的创作。简单说,如果路况是100%硬实地表,又或是100%坑巴烂泥,那前者可选择较细窄的光头胎,而後者则可挑选胎纹粗犷的巧克力胎。

但实际路况绝不是非硬即软,更多情况是软硬兼施的多变路况。为此,针对特定路况来选择车胎须考虑全面性能。此外,前丶後车胎有不同的设计哲学,也因此骑士可针对路况来选搭不同款式的前丶後胎。例如说前轮重视抓地力,後轮则聚焦於较低的滚动阻力,因此可依路况及个人偏好来搭配车胎。当然,目前MTB规格发展相当蓬勃,除了依避震系统分为硬尾车全避震,在轮径上更分为26丶27.5丶29吋,但无论是哪种规格,阅读本文的MTB车胎选择指南都有所帮助。

MTB车胎四重点:胎纹丶胎宽丶蓄气量以及复合胶层,依骑乘路况来挑选适当胎纹及胎块密度

路况:是软还是硬?

如前所说,路况的排列组合有如艺术般的千变万化,包括了泥土丶砂砾丶岩石丶树枝等,听起来似乎复杂,但其实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硬地或是软路。以硬地而言,胎纹就不用太深,胎块也不用太粗犷,在这种路况要追求车胎与路面的贴地力;而如果装上巧克力胎,那粗犷的胎纹也无法抓地,毫无用武之路。
另一方面,在软路的路况就可让巧克力胎登场,这些高高丶深深的胎块犹如钉鞋般插入柔软的地表,造就平稳的骑乘。另外,巧克力胎的胎块也可以顺应崎岖的路面,因此不易打滑。而如果是骑乘砂石路或是沙地,可挑选胎纹较密集的款式,同样能达到不易打滑来提升速度。然而,这种胎就无法克服湿泞的泥沙地,这时候就要从挑选适合的复合胶层下手,建议可从轮胎A数番号来挑,以A数番号60-70而言的胎感较硬,这种系数在面对恶路就容易打滑;而A数番号42a-50a的胎感就相对较软,即便是面对岩石丶树根等路况,依旧可发挥不错的抓地力。

紧急煞车

如果你骑乘的路况需要急煞,建议选择轮胎中心线有较深的胎纹,可缩短煞车距离。而如果是骑乘上上下下的林道越野,透过良好的操控就能少拉煞车,这时候可选择胎纹较浅,或是前轮抓地力较好丶後轮低滚动阻力的组合,比较容易骑出速度。然而,如果你认为硬实路况的陡坡可以使用浅胎纹,在某些变态陡坡车胎可能打滑,反而骑不出速度,所以陡爬坡或是险降坡还是胎纹深一点好。另外,如果真想增速,後轮的胎块密度可离远一些,而着重抓地力的前轮胎块则密集一些。

胎壁厚薄

MTB车胎不是越轻越好,虽然说轻量胎体有助於加速,但由於胎壁较薄因此防刺功能较差,并且轻量胎需要较高的工作胎压,也因此降低了抓地力。如果你骑乘路线的难度较高,例如岩石遍布或是树根盘纵,便需要胎体重一些丶胎壁较厚实的款式,这类车胎可允许较低的工作胎压 提升车胎与路面的抓地力与顺应性,速度可骑得更快。还有一个好处是,胎壁厚的车胎防爆性较佳。

安装限制​​​​​​​

框体宽度是一大重点,一般来说量测方式分为内径及外径,内径才是重点指标。使用较宽的车胎是趋势,例如说2.35吋的车胎虽然可硬装在内径17或19mm车框,但安装後的模样变得上大下小,很像重心不稳的香菇头(抱歉这里同时用了两种不同的长度单位,但单车业界的规格就是这麽复杂!)。在这种车胎塔基不稳固的情况,面对激烈操控过弯时车轮可能翻脱,也增加爆胎的风险。为此,选择内径宽21.5mm框体是更理想的选择,FSA全系列轮组采用21.5mm胖胖框,搭配上2.35吋车胎让你如虎添翼。
另外,也要考虑车架与轮组之间的安全距离,装得上去不代表妥当,必须考虑在林道越野时车轮可能卡满烂泥,此时便增加骑乘阻力,或甚至导致车轮卡死。另外,除了考量胎宽外,亦要注意胎体高度,毕竟即便是两条相同胎宽,但由於不同品牌丶款式也会有不一样的胎体高度。或即便说两条同样规格,但不同品牌也会造成规格上的差异,导致无法顺利安装泥除,或是车胎卡到避震前叉的肩盖。

最保险的方式是实际测量,在升级车胎前先去测量车友的车胎,确认无误再升级,安装後出门试车,以免在大比赛前发生机械故障。本篇MTB车胎挑选指南在此告一段落,对於公路车丶计时车的爱好者,FSA姐妹品牌专攻空力套件的FSA亦专文介绍车胎挑选择南。好吧!不多说了,现在出门享受骑乘的乐趣。